邮箱:78152911@qq.com
客服:
客服:78152911
电话:0731-8875 8858
新闻搜索:

浏阳房地产市场现“捂盘”恶果 5月房企集中推盘

2012-5-17 11:11:23  来源:浏阳新闻  阅读:3494次 字体:

    步入5月,房地产商将迎来房产销售绝佳的6个月(5月至10月),我市一些重点楼盘也将陆续开盘。据记者观察,我市城区下半年新开盘项目多为单价较高的高档楼盘,均价大致在6000元/㎡至9000元/㎡。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新现象,在房地产市场最红火的前两年(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),我市新开盘项目几乎都是期房,交房周期多在1年半以上;而如今,今年新开盘项目几乎都是“准现房”。最直观的例子,以往买房子是“摸黑瞎碰”,只有户型图以及建到一半的实体楼;如今,一栋栋待售的房源却是早已封顶的项目,交房周期在1年以内。记者针对此现象采访了我市多家楼盘,其中有3年前开盘的项目,也有即将开盘的项目,从他们的销售现状中找寻“期房变现房”的原因。

  前年捂盘 去年开售 今年卖不动

  2009年下半年,市民刘女士意在城区购买一处房产,当时刘女士就留意了位于太白中路(苏宁电器东)一处高层住宅,但销售人员告诉刘女士“小面积单身公寓的全卖完了”并展示了贴满“已售”字样的销售牌,当时的价格是4800元/㎡左右。时隔近两年,2011年5月刘女士陪同事前来同一楼盘此楼盘大面积户型时(售楼处搬到太东大市场向西100米路南),销售人员在肯定大面积户型有较多选择空间的同时,也透露出还有单身公寓在售,单价在6000元/㎡左右。刘女士不禁要问“两年了,还没卖完当时仅剩的几套?”

  据记者观察,由于2009至2010年我市新开盘楼盘有限,在房地产蓬勃发现的这两年不少项目应运而生,集中于2011年开盘(不完全统计,全年全市近90处项目开盘)。开发商在2010年还在采取捂盘的手段,当时“房子还没盖,预订率就能达到100%”,所以开盘时放出部分房源,等待时机单价上调再售,也不愁卖不出去。但到了2011年下半年,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,投资性购房锐减,之前捂着不卖的房子,同新房一起推向市场。

  预定情况不佳或直接推迟开盘时间

  记者在2010年亲眼所见我市一楼盘100套房源当日售罄,这样的例子在当年数不胜数,最直观现象就是在正式开盘前预售数就超过可售房源。由于开发商在销售房源时,要取得“商品房预售许可证”,一般高层住宅在完成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%以上(大约楼体主体工程完成一半左右)便可取得此证,房产销售商取得此证后便可“收钱卖房子”。

  在我市,一般楼盘正式开盘前,都会采取预售形式,房地产商会通过预售情况来“试试水温”,作为开盘定价重要依据,简单的说:“预售的好,开盘就早点、均价就高点;预售情况差,开盘就晚点、定价低一些。”反映在时间节点上,前几年房地产红火时,开盘早、定价高、预售火爆;今年来,房地产领域萎靡时,开盘晚、观望情绪浓厚、预售惨淡。

  存量房直接影响新房销售

  存量房主要包括开发商开发楼盘的尾盘、开发商抵押给银行的房屋、债权人手上的房屋、个人手上的房屋(未居住过的)、法院查封的以及中介代理人手中的房屋等五大块,都是未使用过的住宅或非住宅。从中不难发现,当开盘销售不佳时,就会产生大量尾盘;当尾盘与投资性住房二次销售(二手新房)集中推向市场,开发商的日子自然不会好过。

  在房地产销售领域,有一个至理名言:“楼盘销售成败于开盘业绩”。因为开盘前期积攒的有效客户多,而且开盘业绩会直接影响接下来销售口碑,因此不少开发商会在开盘销售上大做文章,“你5小时售罄,我就4小时卖完。”真实性却有待考量。

  记者在之前采访我市二手房市场时发现,之前不见踪影的精品楼盘如今大量出现在二手房市场,例如森泰御城一期、如意嘉园、都市春天、红星八号等,而其中毛坯房占了多数。这意味着,房产投资客们已经开始抛售。同时记者留意到,半年多来来,这些楼盘二手房价格并未上涨,其中都市春天均价在6500元/㎡,这仅比此项目三期贵了600元/㎡(在记者看来,一期位置更有投资价值)。

  地产商也观望 等待却需成本

  对于地产商们来说,无论是惜售、捂盘,还是延迟开盘,都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观望。不过与消费者“看跌”的心情不同,地产商是在等在楼市复苏。随着地价飙高、建筑成本飞涨、竞争日趋激烈,直接推高房产价格。近年来楼市不景气,形成了房地产开发领域中“除了房价不涨,其他都在涨”。与此同时,地产商们更为棘手的事儿日益加剧,他们越来越“等不起”了。工程进展需要钱、拿地要钱、民间融资高利息支出要钱、项目宣传要钱……而另一方面,从银行靠“抵押地”贷款难上加难,可售房源又卖不出去。双面夹击下,房地产等待楼市复苏的成本越来越大。这时,地产商们就得从手上有的东西下手,这就造成急售现象的发生。

  新项目急需资金 钱从何处来?

  对于中小开发商来说,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流动方式较为常见,其实这种现象在大型开发商中也存在,主要表现在“甩老盘,补新盘”。在我市,地块价格动辄上亿,几个亿也已司空见惯。举个例子,某地产商寓意拿下一块估价3亿的地块,这意味着他要售出600套价值50万的房子,而在我市一次开盘超过500套房源的地产项目屈指可数。

  那么买新地的钱从何处来?资产抵押还是民间融资?都抵不过销售现有房源来的实际。记者留意到,太白路上一家原本以租赁形式经营的商业地产项目,如今开始标价销售产权。这些有稳定回报率的项目都开始回笼资金,可见其他地产项目的资金链紧张到何种境地。

  供大于求 夹缝中寻求客源

  作为楼市的砥柱,投资客们对楼市信心看淡,资金撤出地产投资,房子要卖给谁?需求刚需用户成为开发商眼下最关切的课题。对于我市来说,刚需购房者来自新婚青年、拆迁后买房者、进城务工人员、改善性购房者等。首先进城务工人员短期内购房可能性极低,改善性住房者手里也不缺房子;因此持有巨额拆迁款的市民以及年轻人购置新房者,就成为开发商重点研究对象。

  这些刚需购房者,他们的购房需求大相径庭。拆迁款多的市民,对住房面积要求高而对居住环境要求不高;新婚市民,对住房面积要求不高。这些刚需购房者需求五花八门,对于房地产商来说,比投资客们要“难伺候”的多,但在资金链紧张、预售不佳、售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,寻求零散购房者迫在眉睫。

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心情如何?